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必一·运动(BSports)时评|守护民生安全基石,青岛多维筑牢城市金融防火墙

发布时间:2025-05-21 16:22:24

必一·运动(BSports)一直以来,金融安全既是民生工程,亦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对于沿海开放城市青岛而言,守护好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提升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福祉的战略高度尤为重要。

如何多维度创新机制、与全民共治共筑城市金融防火墙?青岛给出了自己的解法。

图片来源;摄图网

更精准!多措并举筑牢防非根基

今年3月,青岛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倡议书,旨在帮助消费者守护好“钱袋子”,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而近年来,面对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风险,青岛市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为纲,构建起“源头防范、监测预警、风险处置”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化防控格局。

聚焦风险防范,以去年四月正式挂牌成立的黄岛金融监管支局为例,在2024年,其已经构建集“信息集成、智能研判”于一体的县域银行保险机构风险监测模型,实现了对156家机构精准“画像”,分类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9月9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即最新版的“国十条”,其中强调要“坚决打击保险欺诈犯罪”。

当前,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市公安局建设了占地近300平方米、实体化运行的青岛市打击保险诈骗犯罪中心,通过整合发挥监管、公安、协会三方优势,形成了“零距离”、实时化联合办案模式,大大提升了案件侦办效率。

同时,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跨地区、跨机构保险欺诈案件,具备“数据+科技”特色的信息化平台以及系列反保险欺诈大数据模型应运而生,初步实现了监管、公安、行业三方数据融合。

在欺诈线索“四步研判法”,风险分析工具——“积分探查模型”的加持之下,截至2024年11月数据,青岛公安机关已连续发起四期打击保险诈骗“全国集群战役”,在全国锁定涉案团伙100余个,涉及170多个市县、420多家各层级保险机构,涉案金额超过1.7亿元,目前已有百余名犯罪嫌疑人落网,为全国反保险欺诈工作贡献了“青岛力量”。

有温度!以宣教创新激活全民防线

金融安全,关乎百姓福祉,牵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而防范非法金融不仅依赖制度设计,更需要社会意识的觉醒与全民参与。

3月,2025青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近日启幕,通过地铁主题专列、金融消保能量站、全城联动宣传等形式,将金融知识“搬”进市民日常生活,为岛城注入金融安全“强心剂”。

可以发现,当下,青岛各城区正以“贴近生活、融入文化、聚焦重点”为原则,推动防非宣传从“单向灌输”向“沉浸体验”转变,让金融知识走出文件,融入市井烟火。

走进崂山区沙子口社工站,这里正以“山海财盾”品牌为载体,将剪纸、灯谜等传统民俗与防非警示结合,结合“天上不会掉馅饼”等谚语传递风险意识,让市民在文化浸润中增强防范自觉。

系统来看,在崂山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和沙子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以“山海财盾”品牌建设为引擎,沙子口社工站通过“阵地宣教+精准外拓”双轨宣传模式,打造出了沉浸式金融安全教育新范式,深入社区、广场、农贸市场、助老食堂等市井烟火场景,有效将防非宣传融入市井烟火,形成了长效化的金融知识宣传科普态势。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其中,为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李沧区致力于提升预警劝阻工作质效,警方运用“外部合力”,联合银行、金店、快递、通信等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反诈培训,有效拓展反诈预警渠道;同时,反诈中心完善“短信+电话+见面”方式,对高危预警信息实行“秒级响应”,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金融安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青岛在守护群众财产安全与促进金融健康发展间正加快找到最佳平衡点。我们期待,未来,随着“全民防非”意识的深化与科技赋能治理的升级,这里将为全国金融风险防控提供更多“青岛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 响应式网站建设